吴龙贵:不是每个人都能“20年不喝自来水”

2013年01月07日14:41  舜网-济南日报

  北京一对研究饮用水水质的夫妇已20年不喝自来水。这对与饮用水打交道二十余年的组合,谈起喝水来自然不必谦虚,“我们可能是北京最会喝水的家庭,没有人像我们这么讲究。”58岁的妻子赵飞虹说。(1月6日人民网报道)

  □吴龙贵

  乍看“20年不喝自来水”颇有点惊世骇俗的味道,但仔细阅读报道就会发现:这对夫妇都是饮用水方面的专家,致力于饮用水的研究已经二十余年,对北京自来水水质下降的问题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。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,选择更有健康保证的饮用水,就像有钱人都愿意把孩子送到贵族学校一样,乃是一种本能的诉求。

  至于说“我们可能是北京最会喝水的家庭,没有人像我们这么讲究”,就未免有些矫情了。普通民众可能不如这对夫妇那样对饮用水有如此专业的研究,但城市自来水水质堪忧的问题却不是什么秘密。去年有报道称,2009年住建部曾对全国城市饮用水水质状况做过普查,但至今未公布数据结果。多位业内人士称,此次检测实际合格率仅为50%左右。

  有专家“20年不喝自来水”虽是极端个例,却意外泄露了一个真相:那就是在自来水水质日趋恶化的现实面前,并非人人都是受害者。有条件的家庭完全可以通过财富来规避这种风险,没有条件的家庭则只能被动接受。如果连自来水这种最基本的公共品都无法保证人人平等,这个社会也就难言什么公平。

  凉着喝“昆仑山”、沏茶用海南岛的“火山岩”、长白山的“泉阳泉”,做饭用的也是北京本地的矿泉水——— 这对夫妇在饮水方面的精致和奢侈,让公众羡慕。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的权利,这本身无可厚非。但如此高品质的生活需要丰厚的财力支撑。在这个家庭中,丈夫在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饮用水产业委员会工作,妻子是北京保护健康协会健康饮用水专业委员会负责人,对此,公众不难发现其中的反差:公共职能部门的收入水平与他们的职责成比例吗?甚至可以更偏激一点地问,如何专业管理和研究自来水的官员和专家学者本身并不饮用自来水,他们能有足够的动力和敬业精神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吗?

  “20年不喝自来水”说到底是一个共生的问题。所谓共生,就是在一个公共空间中,所有人都是一个利益共同体,一损俱损,一荣俱荣,这就迫使每个人都会为了集体的利益而努力。唯有共生,才能赢得社会整体利益的共赢。一个不下井的矿长,不会太在意矿工的生命安全;一个有固定工资的城管,不可能完全理解小贩的辛酸。在一些公共领域,很多问题之所以长期得不到解决,就是因为共生机制的缺乏。校车事故频发,乃是因为管理校车的人没有子女坐校车;食品安全危机四伏,是因为有些管理食品安全的官员享有“特供”……当我们把一些公共事务交给与之毫无利益关系的人管理时,其效果当然无法让人乐观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“20年不喝自来水”未尝不是自来水水质下降的原因之一。

分享到:

猜你喜欢

换一换

看了此文的人还看了
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  • 新闻媒体称陈光诚涉及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事件
  • 体育西甲C罗两球卡西登场皇马4-3 巴萨4-0
  • 娱乐撒贝宁首认与章子怡恋情 获赞爷们
  • 财经三星等1.7亿垄断退款被曝遭行业协会截留
  • 科技实体店被指成试衣间:买家线下选网上买
  • 博客倪萍:姥爷成了村里最可怕的人(图)
  • 读书如履薄冰:中国历史上酷吏们的下场
  • 教育武书连2013中国大学排行出炉 浙大三连冠
  • 育儿一罐奶粉挖出18只勺子(图) 失独者的生活